吴式太极拳修养之道浅识

admin2024-03-30  97

    健康为人生之宝,精神乃立身之本。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,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。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、学问、成就上而言,均要在于自身修养的优良与否。而练太极拳就是一种最好的有益身心的养身之道。


     有言:“守常用经、处变用权、修己以道、对敌以术”,明乎此,斯可言素!强诸己,斯能任事;明乎道,斯可言术。违道言术,则困于术中,心灵失去灵朗活泼,惑于外鹜,忽于内省,错于或然,不察当然,则强状百出,累己累人,此非真得修养之道也。


     我生世晚,学拳时间也不长。但就我学吴式太极拳而言,有诸多觉悟。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感召和教育下,更使我能得以了解吴式太极拳的博大精深。


     其一,吴式太极拳强调“中正”。不偏不倚,使自身重心稳定,无失重之虞。吴公澡老师在《太极拳讲义》中说:“伸屈开合之末发谓之中,寂然不动谓之定。心气清和,精神贯顶,不偏不倚,足为中定之气,亦道之本也。”


     我们都知道,人体之运动,是由脊柱为中心,牵引四肢。所以,吴式太极拳强调中定的道理,即在于此!
     其二,安舒。吴式太极拳之所以强调安舒,是基于练拳必须心平气和,无浮躁之弊。《十三势行功心解》说:“立身须中立安舒,支撑八面。”安舒的安点就是练拳时必须“由自然之中,得其安适。”


     在自然中,徐徐松展。才能达到“以心行广,务令沉着,乃能收敛入骨。以广运身,务令顺,乃能使利从心。”心气浮躁足练不好太极拳的。


     其三、吴式太极拳强调“轻柔”。以静制动,以柔制刚。轻柔者并非不用力,而足不用蛮力。《太极拳经》用“一羽不能加,虫蝇不能落”,形容“轻柔”的标准。才能达到“人不知我,我知人。英雄所向无敌,盖皆由此而及也!”“轻柔”是能否练好太极拳的标准。但也是最难练的。非用心之久,不能得此境界。


     其四、圆活。练吴式太极拳必须遵照“圆活”的原则。圆者,圆满之意也!务求每一动作、姿势,达到圆满的要求,而无缺陷。活者,灵活也!无迟重之弊!所以《太极拳论》首先就强调“一举动,周身俱要轻灵,尤须贯串。”贯串是圆活的具体表现。


     太极拳的修养之道,在于将个体生命沉润于天地之间。籍休养之道,以变化质,光辉生命,点化人生。纳于至善完美之最高价值统会之中。


     太极拳其理主道家一脉,旁及儒、释。太极拳足黄、老哲学在拳学上的体现。“静中常养灵虚气,动时绕有盘空意”。讲求“以静制动、以柔克刚、以慢胜快”此则非有真工不办,此中包括心性、传授、学养、悟性、实践诸多方面的学养。太极拳其动作:自然淡定、神气内敛、体松劲柔,操之能使气血流通,身心舒畅,无激烈之弊,此其修身言;其运气:沉而不浮,敛而不露,凝而不滞,连续不断,无急躁之弊,此其养性也;太极拳为“大人之学”或也可称之为“身心体验之学”。


     太极拳入门得窍后,每次练拳都是新的,都是享受,心中浑穆,身内畅美,长练常新。真所谓:“苟日新,日日新”,太极拳到此,如闻仙乐,如读美文,洋洋洒洒,天地锦绣,:目击道存。每有成人成己之心,少有说长道短之言;万事胸中落,万事胸中过;望天上云卷云舒,看人间花开花落。升降、呼吸、进退、出入都是现成实在,不言而喻,妙处难与人说!太极拳的修习层次由拳技而得文化层面的滋养洗礼,神交古人,心印前贤;得大惭愧,得大欢喜;知道太极拳是修身养命之术,光明正大之学,谓之“生生不已”,谓之“天地精神”可也!拳虽小道,可以寓大人如蝼蚁可以体大;达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与人通情的境地;体认到天地间,“爱”最有力量,最具摄人心魄的魅力,仁者爱人,仁者无敌如婴孩回母体,此母体即天地也;养此生机,完其精神;胸中日月,袖底乾坤;前人谓“与天地精神独往来,欲与天下豪杰延年益寿”,实在非虚语妄言!知道人生应该如何“消遣自己”,如何娱人娱己;大概那即是古人所谓“悟道、得道、证道、了道”之境。太极拳以其深具修身之美、养性之善,得而习之,庶几有益身心,造福人群,其益大焉!


     吴家太极拳门内传统注重拳架的——定式站桩,且融桩功于拳架,默会自身体内的感受,精耕细作,一步一个脚印,实实在在,能治病、可养生、出功夫,品文化,是捷径,足正道。若人能懂点窍,知点几,留点神,下点气,便想得穿,看得破,做得事,成得人;太极拳与人生修养密不可分。

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:http://www.aio369.com/?read-5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