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式太极拳简介

admin2024-03-30  152

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所洁的拳式发展创新的。杨式太极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,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。


吴鉴泉(1870--1942年),河北省大兴县人,满族,自幼从其父吴全佑学太极拳。吴全佑(1834--1902年)又在北京从杨露禅学拳。许禹生在《太极拳势图解》里写道:“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,得其真传盖三人:万春、凌山、全佑是也;一劲刚、一善发人、一善柔化;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,有筋骨皮之分。”

 

吴全佑先学杨露禅的大架,后又学杨班候初改的小架,两面三刀者互相吸收溶化,传至其子吴鉴泉时,又经数十年的溶化和发展,遂形成柔化为主的一种紧凑、大小适中的拳术,即吴氏太极拳。吴氏太极拳共84式,不仅在国内,而且在美国和东南亚一带也颇为盛行。

 

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,动作轻松自然,连续不断,拳式小巧灵活。拳架由开展而紧凑,紧凑中不显拘谨。推手动作严密、细腻,守静而不妄动,亦以柔化见长。

 


吴式太极创始人吴鉴泉


吴鉴泉(一八七0年——一九四二年),又名爱绅,满族,河北大兴人。他的父亲全佑是太极拳的高手。全佑先跟杨露禅学习太极拳,后又拜杨露禅第二个儿子杨班候为师,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。全佑善于柔化,自成一格,成为太极拳高手。吴鉴泉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架太极拳,并改汉姓为吴。


吴鉴泉自幼喜练武功,善于骑射。在父亲教导下,对太极拳苦心钻磨,增益修订,造诣日益精深。一九一二年,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,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,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,使拳架更加柔化,形成吴式太极拳流派。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,动作轻松自如,连绵不断,松静自然。吴式太极拳虽然架式小巧,但具有大架功底,开展而紧凑,在紧凑中又舒展自如。


吴鉴泉还对太极拳推手作了改进,他的吴式太极推手别具一格,要求立身中正安静,细腻绵柔,宁静而不妄动。他的推手不仅手法严密,而且招数特别多。因此,吴鉴泉的武艺也非常高超。他在上海时,一次,遭到几个壮汉的同时袭击,吴鉴泉虽已古稀之年,竟能轻快地将他们一一击倒。


吴鉴泉演练的太极拳,除了慢架子外,还有快架子。快架子是一种刚柔相济、快慢相间的太极拳术,演练起来既轻快又柔和。


吴鉴泉不仅精于太极拳,对各种器械,如太极剑、太极对剑、太极刀、太极十三枪等也非常精熟。


一九二七年,吴鉴泉由北京迁居上海,一九二八年他被上海精武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。一九三三年起,他创设鉴泉太极拳社,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,从此吴式帮极拳广为传播,他的门人遍布海内外。鉴泉太极拳社自创设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,它的分社目前已发展到香港,以及新加坡、菲律宾、加拿大、美国等地区和国家。


吴鉴泉(1870--1942年),河北省大兴县人,满族,自幼从其父吴全佑学太极拳。吴全佑(1834--1902年)又在北京从杨露禅学拳。许禹生在《太极拳势图解》里写道:“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,得其真传盖三人:万春、凌山、全佑是也;一劲刚、一善发人、一善柔化;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,有筋骨皮之分。”

 

吴全佑先学杨露禅的大架,后又学杨班候初改的小架,两面三刀者互相吸收溶化,传至其子吴鉴泉时,又经数十年的溶化和发展,遂形成柔化为主的一种紧凑、大小适中的拳术,即吴氏太极拳。吴氏太极拳共84式,不仅在国内,而且在美国和东南亚一带也颇为盛行。

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:http://www.aio369.com/?read-555.html